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党群工作 >> 党史学习 >> 正文

【党史上的为什么】④游击战为什么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作战方式?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1-05-19 [来源]: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[浏览次数]:

1937年7月7日,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军队发动猛烈进攻,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,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,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。

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,中共中央就发出《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》号召:“全中国同胞、政府与军队,团结起来,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,抵抗日寇的侵掠!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!”同一天,毛泽东、朱德等致电蒋介石,表达红军将士“为国效命,与敌周旋,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”的强烈意愿。也在这一天,中央书记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:“不管日方将扩大为大规模战争或将暂时取外交压迫形式”,都要“坚决保卫平津保卫华北”,并“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,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”。

8月1日,毛泽东、张闻天在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致周恩来等人的电报中指出:我军应“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,而不是阵地战,也不是集中作战,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。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红军特长,给日寇以相当打击”。初步确立了我军在全面抗战中的作战方针。

1937年8月22日至25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的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。会议通过的《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》指出:随着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,存在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,一条是国民党只要政府和军队参加,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的片面抗战路线;另一条是共产党所主张的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。强调“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,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,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”。关于军事问题,毛泽东指出,我军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,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。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是:“分散以发动群众,集中以消灭敌人,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走”。

在经过与国民党谈判之后,8月25日,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,将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立即挺进华北敌后。对于八路军的作战方针,毛泽东在9月21日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:“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,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,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,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(不是运动战)。”9月25日,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人,明确指出:“整个华北工作,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。一切工作,例如民运、统一战线等等,应环绕于游击战争。华北正规战如失败,我们不负责任;但游击战争如失败,我们须负严重的责任。”11月8日,在太原失守的前一天,毛泽东致电八路军领导人,再次强调:“太原失后,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,游击战争阶段开始。这一阶段,游击战争将以八路军为主体,其他则附于八路军,这是华北总的形势。”因此,全面抗战一开始,中共中央就确立了坚持敌后游击战的基本方针。

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将游击战作为主要作战方式,从根本上讲是敌强我弱形势所决定的。同时,我国是大国,地域广大,日本虽是强敌但兵力有限,只可能占领城市与重要交通沿线,这就为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
众所周知,八路军挺进华北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斗。1937年9月中旬,为了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军作战,阻滞日军的攻势,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进至山西灵丘的平型关以西大营镇待机。9月20日,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,占领灵丘县城,并继续向平型关进犯。23日,第115师决定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,以伏击手段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,配合国民党军长城以内的防御作战。25日晨,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,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。7时许,全部进入第115师设伏地域,第115师立即抓住有利战机,突然发起攻击,乘势将日军压迫于平型关附近的峡谷之中。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反扑,企图突围,八路军与之展开白刃格斗,激战至13时许,将被围日军全部歼灭。此战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,击毁汽车百余辆、马车200辆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。平型关战斗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,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,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。

参加平型关战斗的八路军第115师有第343旅2个团、第344旅1个团约6000人。进入第115师伏击圈的日军有两部分,即新庄淳中佐率领的第六兵站汽车队约500余人,桥本中佐临时指挥的辎重大车队近600人。进入伏击圈的日军被压缩包围在两山之间的峡谷里,因为两支日军是汽车队和辎重大车队,因而不全是战斗人员,但仍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,敌我双方激战6小时才解决战斗。

平型关战斗是典型的伏击战,八路军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形,但在战斗中仍付出重大牺牲。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四五百人与八路军第343旅第686团反复争夺老爷庙高地,该团3营9连140人只幸存10余人,连排干部全部牺牲。副团长杨勇、营长邓克明身负重伤。

到达陕北的主力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,全军三个师,按编制每个师1.5万人,全军4.5万人,全军实际人数也与此不相上下。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,各师抽调一部分部队组成留守兵团,因此,改编之初开赴前线的每师估计在1万人左右。当时,第129师的武器装备情况是:步枪3412支,马枪724支,自来德式枪529支,手枪93支,花机枪3挺,重机枪29挺,轻机枪93挺,手机枪72挺;另有迫击炮6门,刺刀 55把,手榴弹203枚。八路军其他各部队的人员装备也都大体相当。至于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,由于长期分散游击,刚刚集中之时装备恐怕还不如八路军。

由此可见,八路军用这样劣势的武器,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的日军展开大规模的阵地战,更不要说展开决战。115师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谈到:“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,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。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。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,是不适宜的。”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之后,虽然八路军、新四军得到了大发展,但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并没有改变,唯有游击战才能在消灭敌人的同时保存自己。正如周恩来后来所说的:“在抗日战争时期,敌人装备好,我们只好上山,开展山地游击战。”

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八路军战略展开,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性不断得到验证。1938年5月,毛泽东发表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一文,以“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”为依据,全面系统阐述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。文章指出,中国既不是小国,又不像苏联,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。这样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,因此,抗日游击战争主要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,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,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,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仍然处于辅助的地位,但是必须将其放在战略观点上加以考察。

在1938年11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,毛泽东进一步指出,全国抗战开始后,人民军队面临的敌人是新的,即日本帝国主义,友军是过去的敌人国民党(它对我们仍然怀着敌意),战场是地域广大的华北(暂时的我军正面,但不久就会变为长期的敌人后方)。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,“必须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,转变成为游击军(说的是分散使用,不是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)和游击战,才能同敌情和任务相符合”。“这一转变关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、发展和胜利,关系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非常之大,只要想一想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国民族解放命运上的历史意义,就会知道的。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,就其特殊的广大性和长期性说来,不但在东方是空前的,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可能是空前的。”从战略地位上强调了游击战的重要性,这对促进抗日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〔作者系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〕

(本文章转载于学习时报)